由于当时全国普遍处于贫困状态,而上海无疑是当时全国最为繁华和先进的城市。从上海购买各种生活用品配资代理平台,让人感到无比幸福。凤凰牌自行车、蜜蜂牌缝纫机、上海牌电器、宝石花和钻石牌机械手表、百雀羚护肤品、红灯牌收音机等,几乎成为了普通百姓梦寐以求的珍贵物品。
请特别留意照片中岗亭内交警的帽子,带有黄色装饰线,且帽沿明显上翘,这属于1983年启用的83式警服(1984年正式换装)。街道上还能看到一些特定型号的进口轿车,由此推断这张照片应当是在1984年之后拍摄的。画面展示的是上海南京路上的上海时装公司,老一辈人习惯称其为“先施公司”。1956年8月,上海最大的国营时装零售店——南京路时装商店就在先施公司旧址开业。1966年9月改名为上海服装商店。70年代我小时候记得它还叫上海服装商店,直到1985年3月才更名为上海时装公司。
展开剩余82%我特别怀念那个年代,很多昔日的邻里关系和人情味都已回不去了。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,城市发展更快,但大家却变得不那么爱动了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拉大了。曾经可以随意串门的日子不复存在,物质富足了,可感情却变得陌生冷淡。
那时南京路总是人潮涌动,热闹非凡。上海确实吸引了许多外地人来访。外滩、大世界、第一百货公司、豫园、大光明电影院等等,都是外地游客必去的热门景点。那个年代上海的服装风格也十分领先潮流,是年轻人争相购买的时尚标杆。
泰山电影院位于天目路,人民广场在当时被民间俗称为人民大道,通向市工人文化宫,简称“市宫”。上海火车站又称“北站”,后来新建了新客站后,这个车站被称为“老北站”。东风饭店则是上海第一家肯德基的营业地点。上海体育馆,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“万体馆”。
1980年代的静安寺街道风貌,
上海的徐家汇在80年代初,肇家浜路中间的绿化带上,有一家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地下餐厅,名字好像叫嘉浜餐厅,主营小笼馄饨和各种点心,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。
华亭路服装市场曾是上海时尚的风向标,被誉为“中华服装一条街”。当时三块六毛五的皮鞋,大多是猪皮制成的,稍微贵点的是牛皮青年鞋。喇叭裤的裤脚长度最少要七寸半,才算时髦。
外滩被誉为亚洲第一湾,为了建设中山东路地下通道,这一标志性景观被拆除。晚上,浦江两岸灯光璀璨美轮美奂,车辆一旦进入这个湾区,司机们都会忍不住放慢车速,细细欣赏这难得的美景。
北站的候车室是上海技术贸易中心的缩影。那时出差到上海,我买了的确良面料衣服和锦龙牌的服装,耐穿且颜色不易褪色。后来还买了华生牌风扇,几十年过去了,现在仍在家里使用。
上海的和平饭店,
看这幅图里排队等公交的情景,足以说明上海秩序井然,规矩规范的市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。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是上海不断进步的基础。时间一去不复返,转眼间我们都已渐渐老去,青春已无法回头,只剩下心中那些美好而珍贵的回忆。
上海人把洗碗称作“打碗”。我六七岁时第一次到上海市里吃饭,饭店服务员要求吃完饭要把碗洗干净,她说“把碗打打”,东北人一时不明白意思,竟然把碗打碎了。
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魅力与韵味,而上海更是别具一格,让人感到亲切,充满深厚的文化积淀!
王家沙著名的S型人行天桥,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清晨街头,自行车铃声叮铃作响,“当心,当心!”骑车人的大声提醒声此起彼伏。商店里,坐在高凳上的营业员挥舞着小旗,提醒路人注意防范扒手。早晨路边的小吃摊售卖一种用大米饭包着油条的特色早餐,还有炒面条。馄饨一碗大约2元2角5分。清晨,很多居民还在胡同里刷洗马桶,水声哗哗响起,构成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。
发布于:天津市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